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5-09-23 00:00
来源:本站
关于偃师区五个“百万乡镇”慈善募捐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偃师区积极探索慈善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涌现出山化镇、府店镇、槐新街道、顾县镇、岳滩镇等五个年度慈善募捐超百万元的乡镇(街道)。这些乡镇形成了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的工作模式。总会宣传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经验总结等方式,对其做法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工作机制
五个乡镇均将慈善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高位推动:山化镇、府店镇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双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槐新街道构建“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干部全员抓”的责任体系。顾县镇实行班子成员分领域负责制,岳滩镇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定期召开推 进会协调解决难题。
(二)精准规划:各乡镇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如山化镇研究制定《2025 年山化镇“乡村振兴豫善同行”暨“九九公益节”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分工。
(三)机制创新:槐新街道建立“每日调度”机制,汇总募捐数据;顾县镇采取“村内捐多少,镇配捐 30%”的激励模式,激发村级积极性;新安县则通过“集中连片”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
二、创新宣传动员,营造全民慈善氛围
各乡镇注重宣传方式的创新和慈善文化的培育,有效提升公众参与度。
(一)多元宣传矩阵:府店镇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制作公益短视频,开展面对面宣讲;山化镇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电子屏等推送捐款链接和慈善标语;槐新街道开展“文艺+慈善”巡演,实现文化惠民与慈善宣传融合。
(二)讲好慈善故事:府店镇注重挖掘真实案例和项目成效,让群众直观感受公益力量;顾县镇通过乡贤座谈会,分享投身家乡公益的事迹,引发情感共鸣。
(三)融入本土文化:小榄镇深化“慈善+文化”融合,引入粤剧、“小榄洪拳”等非遗项目加入游行队伍,并组织慈善文艺晚会、公益摄影展等活动。栾川县立足生态优势,结合“千万 工程”,将慈善与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相结合。
三、整合多元力量,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成功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担当、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公益格局。
(一)企业深度参与:府店镇企业捐赠占比超过90%,河南富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府店分公司、洛阳市府兴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成为中坚力量。岳滩镇通过企业座谈会、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发企业积极性。
(二)乡贤反哺家乡:顾县镇、山化镇注重发挥乡贤作用,通过座谈会、精准对接等方式,引导乡贤通过资金捐赠、项目资助等方式参与“一起捐”。
(三)社会组织协同:府店镇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现场引导、辅助操作等工作;槐新街道发动网格员开展 “敲门行动”,号召居民捐款。
(四)党员带头示范:各乡镇均强调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捐款并广泛宣传,形成“头雁效应”。
四、探索创新模式,提升募捐实效
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工作方法。
(一)“互联网+公益”模式:府店镇探索“指尖慈善”,制作捐赠操作手册、开展村居“手机课堂”;岳滩镇利用腾讯公益等平台开展线上募捐,吸引在外工作的家乡人参与。
(二)“慈善+”融合模式:槐新街道创新“文艺+慈善”,通过巡演吸引居民参与;山化镇推动“体育+慈善”,举办慈善篮球邀请赛,现场募集善款近40万元。
(三)精准动员策略:槐新街道针对企业商户、社区居民、党员骨干等不同群体实施分类动员;顾县镇组建募捐小组,深入企业精准对接需求。
五、坚持阳光运作,增强慈善公信力
各乡镇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慈善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一)公示公开制度:山化镇每日分两个时段公示各村“一起捐”情况;槐新街道每日在各社区群公示捐款明细;顾县镇明确资金用途并接受群众监督。
(二)规范资金管理:各乡镇均明确善款用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如游园建设、道路铺设、路灯安装、环境整治、养老助学等,并建立监督机制。
(三)注重成效反馈:通过展示项目成效、分享受益故事等方式,让捐赠者看到善款使用的具体效果,提升信任度。
六、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大局
五个乡镇的慈善募捐工作与洛阳市“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紧密结合。
(一)助力产业振兴:慈善资金支持了樱桃、辣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如新安县“千年樱红”农旅融合片区、嵩县“中原药谷”等。
(二)改善人居环境:善款用于供排水一体化、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垃圾处理等,如栾川县供排水一体化建设、顾县镇的村庄亮化等。
(三)提升公共服务:支持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食堂、乡里中心等建设,如汝阳县的“集中+居家”四类养老服务体系。
七、主要成效与启示
(一)募捐业绩持续攀升:五个乡镇均连续多年实现募捐超百万,其中顾县镇 2025年募捐善款123万余元,府店镇募捐105万元。
(二)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活动超越了单纯的募款行为,成为全民慈善文化普及运动,“人人可公益、随手做慈善”的理念蔚然成风。
(三)社会效应显著: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了社会共识,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四)重要启示:党委重视是前提:坚强的组织领导是慈善 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创新机制是关键: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模式是提升募捐实效的重要途径。多元参与是基础: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格局是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阳光透明是生命线:公开公信是维护慈善事业生命力的重中之重。服务大局是方向:慈善事业只有融入国家战略和中心工作才能彰显更大价值。
八、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推广成功经验:建议在全市一定范围内推广五个乡镇的先进做法,鼓励各县区各乡镇学习借鉴。
(二)深化“互联网+公益”: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网络化募捐方式,拓展慈善募捐的渠道和空间。
(三)加强能力建设:对基层慈善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提升项目设计、募捐策划、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能力。
(四)促进融合发展:鼓励慈善资源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深度融合,实施更多“群众点单”式慈善项目。
(五)弘扬慈善文化:深入挖掘慈善典型,讲好慈善故事,营造更加浓厚的慈善氛围。偃师区五个“百万乡镇”的实践表明,慈善事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建议各县区各乡镇学习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推动洛阳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