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4-11-12 15:51
来源:本站
2024年,洛阳市参与了“乡村振兴豫善同行”、“久久公益节”暨“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两场慈善网络募捐活动,筹款总额为9789.08万元,其中“久久公益节”暨“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线上筹款总额居全省第一。而反观2021年,洛阳市网络募捐筹款额仅有786.29万元,在全省位次倒数第二。2021年11月10日,洛阳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慈善联合总会领导班子。2022年,洛阳市慈善工作开始发力,当年募集善款达6131.41万元,2023年又增长至8982.10万元,一直到2024年,连续三年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四年年均增幅132%,2024年募集善款总额是2021年的12.45倍。
洛阳市慈善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省慈善联合总会和市民政局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也得益于洛阳市慈善联合总会一班人一心一意谋慈善、聚精会神抓募捐,特别是顺应数字化发展机遇、不断创新网络慈善新场景所采取的一系列务实举措。
一、穷则思变,硬件提升保障慈善工作行稳致远
《周易》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三年前,洛阳市慈善总会在西工区一个街道办事处顶楼办公,办公室八九间、人员十几名,因为经费拮据,电脑没有人手一台,总会网站系某银行赞助,每天点击次数仅在百位以内。募捐业绩全省倒数,机关工作勉强运转,慈善影响力低下,一穷二白的状况,与洛阳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2021年是腾讯开展网络公益活动的第5个年头,厚普公司启动了“数字慈善系统”研究,开始4.0数字化生态建设,然而,洛阳的数字慈善还处于“梦想”阶段。但有了“梦想”,就有了目标和动力。2022年,我们着手打基础,想方设法提升硬件,因陋就简上设备。一是配备电脑,实现了人手一台,完成了基本配置。没有钱买电脑,我们就去四处“化缘”。常务副会长是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退二线过来兼职的二级巡视员,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把市政府办公室更新淘汰下来的二手电脑要过来15台。这些电脑至今依然在发挥作用,总会监事长和募捐部、宣传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用的仍旧是这些电脑。二是开通公众号、视频号,使总会有了自媒体。常务副会长把自己另一部手机捐给了宣传部,作为总会公众号、视频号工具,极大地支持了洛阳市参与腾讯公益2022年3月“红丝带关爱两癌女性”活动和4月“关爱孤独症”活动两场网络募捐主题活动。总会重视自媒体作用充分发挥,主管宣传的副会长和宣传部长坚持直播宣讲慈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讲述网络募捐知识。动员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用商,每天给700多万部手机用户发送慈善募捐短信。这两场主题活动共募得善款56万元,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洛阳市慈善联合总会网络募捐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是新一届班子参与网络募捐活动的首次尝试,为9月份“久久公益节”网络活动积累了有益经验。三是升级总会网站,努力提升其功能。由于经费短缺,虽然网站运营换了一家银行赞助,但换汤不换药,网站功能单一,甚至连信息都不能上传,宣传效果微乎其微。四是“招兵买马”建强组织。市县两级尤其是县区级慈善组织虚化弱化严重。在市一级,我们成立了网络募捐与项目合作部、企业募捐与行业发展部,从市公安局把二级高级警长、国保支队原队长请过来兼任宣传部长,把市审计局副局长请过来当监事长,把市法制局原局长请过来当副会长,健全了总会工作队伍,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五是加强对市直部门走访和到县区调研,所有的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分组到所有市直部门和县区走访调研,拜会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向其讲解慈善意义和网络募捐知识,共同叫响“人人可慈善、行行做慈善”理念。
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到2022年底,全市15个县区慈善协会完成了换届,县区会长均由县级干部兼任,2023年底,全市188个乡镇(街道)全部挂牌成立了慈善分会。2022年“99公益日”网络募捐,6天时间募集善款6100多万元,参与人数105万人次,筹款额和参与人次分别是2021年的 7.8 倍和 2.6 倍,在省辖市排序比上年上升了6个位次,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在全省总结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这个荣誉,在洛阳慈善史上还是首次。
二、顺应形势,数字化转型推动慈善工作风生水起
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也为慈善事业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利用网络募捐,是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数字化之路、建设慈善洛阳的应有之义。我们正视差距,负重前行,努力在适应中改变,在2022年实现了慈善募捐和捐赠方式从线下到线上的跃升,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扩大了公众参与慈善的流量规模,推动了慈善行业数字化转型。
《道德经》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驰骋纵横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数字慈善就是科技兴善中最柔弱的工具,却推动了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洛阳慈善实践也告诉我们,没有互联网慈善是落后的慈善,只有积极拥抱互联网、善于应用数字化工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首先是切实重视数字慈善。数字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打造了更多线上慈善的数字应用场景,促进了“人人慈善、快乐慈善、随手慈善”的全民慈善氛围,促成了慈善组织与乡村社区的紧密耦合关系,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动员能力。“数字慈善”为“全民慈善”插上翅膀, 成为慈善事业的新质生产力。在省慈善联合总会支持指导下,2024年初,我们率先与厚普公司对接,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了市本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同时,积极动员县区慈善会广泛参与,15个县区基本建立了慈善网站,为实现慈善信息互联互通和线上联动功能,形成“河南慈善一张网”,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其次是大力发展数字慈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虽然洛阳起步较晚,但是因为有了数字化的助力,洛阳进步显著。2023年,我们提出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百村示范行动,倡导设立“幸福家园”慈善互助基金,推出慈善项目,开展网络公开募捐,善款用于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村社公益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总会对示范村社项目进行以奖代补。2024年,在百村示范行动基础上,开展了“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百村示范推广行动,精准实施村社居民迫切需求的急难愁盼项目。我们制定了《2024年洛阳市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百村示范推广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百村示范推广行动推进会,通过“乡村振兴豫善同行”活动筹款4177.98万元,通过“久久公益节”暨“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活动筹款5611.1万元。孟津区朝阳镇姚凹社区是我市首个网络筹款超百万元的村社,通过慈善捐款建成了社区慈善公园,改造提升了养老服务中心;洛宁县景阳镇孙洞村依托“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平台,募集善款整修公共基础设施、安装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孙洞村在路灯上设置慈善铭牌,通过扫描上面的二微码即可了解捐款使用情况;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天元社区与孟都商贸有限公司推出“幸福家园”共建项目“幸福小站”,其售卖的商品不仅均低于市场价格,而且每产生一笔消费,就会为社区公益金注入5分钱,助力社区养老等慈善事业。2024年5月9日至10日,由省慈善联合总会组织的“中央省市媒体中原慈善行”主题采访团,对我市村社典型进行了集中采访。7月15日至16日,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慈善联合总会邓永俭调研我市村社典型并给予充分肯定。
三、加压奋进,数字化成为慈善工作驱动力变革力
新时代新形势对慈善事业有三大利好,一是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驱动力变革力,网络慈善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二是新修改的《慈善法》专门增加了“国家鼓励在慈善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条款,是慈善事业新的发展机遇。三是洛阳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洛政〔2024〕23 号),统筹谋划“有为慈善、亲民慈善、实力慈善、阳光慈善、人文慈善”工作布局,将进一步推动“慈善洛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强化改革意识,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强慈善模式创新和项目创新,进一步拓展网络公益慈善场景,推动实现“人人公益、便捷慈善”。
《中庸》曰,“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在省慈善联合总会指导鞭策下,洛阳慈善募捐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参与到融入、从落伍到先行、从实践到引领的转变,究其根源,主要得益于数字化给予的驱动力变革力。借助网络化平台,洛阳市2022年慈善募捐成绩不俗;2023年加大了对慈善工作的驱动和变革,先后召开了第四届洛阳慈善联合总会换届大会、洛阳市2022年“久久公益节”专场活动总结表彰暨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动员会、第一次全体会长会议、全市“久久公益节”活动筹备工作推进会、洛阳市参与2023年“久久公益节”网络募捐活动促进会、县区慈善协会会长座谈会,每一次会议,市委专职副书记、主管副市长、市慈善工作专班副组长都出席并讲话。2022年、2023年、2024年连续三年慈善网络募捐活动启动仪式,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等“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出席并带头捐款,省慈善联合总会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在《河南日报》慈善新闻中点名表扬。
数字慈善助力洛阳慈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洛阳市两次参加网络募捐活动,一是“乡村振兴豫善同行”活动总筹款达4177.98万元,参与人次24.73万。其中,线上总筹款3192.51万元。线上总筹款位居全省省辖市第6名。15个县区中,栾川县线上筹款1922.62万元,位居全市县区第1名,与汝阳县、洛宁县、偃师区、嵩县位居县区前5名。洛宁县线上公众筹款223.47万元,为县区线上公众筹款第1名。洛宁县、新安县、伊川县参与人次位居前3名。洛宁县慈善协会、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洛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助项目基金等3家单位分别被评为省先进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品牌慈善项目,获奖数量在洛阳慈善史也是第一次。二是“久久公益节”暨“第二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活动,洛阳总筹款 5611.1 万元,其中线上总筹款 3995.32万元,参与人次 22.29 万,位居河南省辖市第一。全市筹款较多县区为栾川县筹款总额 1898.06 万元、嵩县1285.18 万元、偃师区 651.52 万元、涧西区 226.6 万元。偃师区山化镇、顾县镇、槐新街道募捐总额先后突破百万元,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城市区出现 3 个公众筹款超百万元乡镇(街道),市慈善联合总会三次向偃师区委、区政府发出贺信。
有了数字化助力,洛阳市慈善公益基金建设在网络募捐活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洛阳市慈善联合总会制定了《洛阳市慈善联合总会慈善基金设立指南》,推广洛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助基金”、市公安局“爱警助警慈善救助基金”等成功案例,鼓励倡导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行业、社会团体或个人(家庭),通过基金设立人捐赠、定向募捐、公开募捐等形式,与市慈善联合总会设立“专项基金”“冠名基金”“小额基金”。2024 年新签订协议、设立基金 22 个,共设立慈善基金 50 个。市中心医院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救助范围涵盖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心脏病等 31个救助病种,共募集款项 616.44 万元,受益患者 483人,救治金额 520.8 万元,荣获省慈善联合总会 2023—2024 年度品牌慈善项目。
四、数字赋能,慈善宣传释放爱心善意放大传播效应
当前,互联网推进迅速、网民规模持续扩大、网络接入日益多元,网络空间已成为宣传主阵地、舆论主战场。面对时代大潮,更应将数字化思维和信息技术改造贯穿于慈善宣传全过程,顺应网络时代新要求、直面数字空间新战场,加强数字化宣传,真正挺进主战场。
《道德经》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洛阳的慈善宣传一直得到省慈善联合总会的赞许。数字时代,我们正视宣传工作模式、信息传播场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坚持把募捐和宣传作为“一体两翼”,从不偏废,不断创新宣传手段为慈善高质量发展呐喊助威。以今年两次网络募捐活动为例,一是充分利用战略合作单位洛阳日报、洛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传播优势,开设《乡村振兴豫善同行》《庆祝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崇德向善 依法兴善》等栏目,通过日报、晚报、广播、电视、微博、公众号、视频号、信息等平台联动,多维发声、同频共振,并以“答媒体记者问”和电台直播专访等形式,宣传新修改的《慈善法》,解读阐释活动规则和激励措施,共推送各类报道 294 篇(次),其中在“学习强国”平台同步推送相关新闻报道 20 余篇(次)。二是为在基层村社营造有温度、接地气的宣传氛围,市慈善联合总会在洛阳电视塔、商圈大屏、地铁广告位、出租车顶灯等亮眼位置发布慈善公益广告,统一制作下发“崇德向善依法行善”横幅标语、“十年如一日 久久做好事”易拉宝海报。三是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募集点做到“七个有”:有志愿者队伍、有横幅标语、有宣传册页、有文艺演出、有募捐服务台、有捐款二维码、有慈善光荣榜,并组织网红主播录制《慈善法》音频、“久久公益节 一块做好事”抖音产品。四是鼓励县区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栾川县、偃师区等利用环卫洒水车、公交车车身张贴横幅标语、出动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西工区唐宫路街道光华路社区组织外卖员宣传慈善,在外卖箱上张贴“99公益日”活动宣传页。涧西区重庆路街道二社区工作人员为捐款市民开具“纪念收据”,并送上手工制作的扭扭棒“小红花”和“团扇奶奶”画的牡丹团扇。五是组建总会机关舆情监管专班,在“乡村振兴豫善同行”“久久公益节”活动期间,舆情应对平稳有力,未发生网上负面炒作舆情事件。
由厚普公司技术支持建设的总会官网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加强慈善文化宣传,2024年4月份,我们组织了40位中作协、省作协作家走进市慈善联合总会,深入慈善项目现场一线采风,创作的100多篇(首)散文、诗歌、剧本都及时在官网刊发,收获了上万次的点击量,满足了作家发表作品的愿望,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省慈善联合总会在全省大会上对洛阳组织作家慈善采风活动予以表扬肯定。
回顾这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洛阳是数字慈善的受益者实践者探索者。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全国先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慈善组织之间的数字化程度差异大、不均衡;数字化投入与应用程度低,尤其在项目管理、项目执行等慈善项目的深水区更为滞后;数字技术人才不足,信息数据开发不足;发展慈善志愿者和网上商城还没有多大起色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持续不懈努力,让互联网与慈善事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洛阳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数字化发展作为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引擎。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洛政〔2024〕23 号),密切关注数字化慈善的发展趋势,聚焦互联网公益慈善,广泛吸纳本次论坛专家智慧,借鉴全国先行地区经验,把“互联网+慈善”作为慈善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谋划数字慈善应用,积极推动慈善事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突出“链上公益、指尖公益”,搭建洛阳慈善公益网络平台,畅通网络募捐渠道,打造数字慈善新业态,提高群众参与慈善的便捷度,以数字工具赋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依规依纪依法推动数字慈善健康发展。以新修改的《慈善法》为遵循,深入研究数字慈善背景下网络募捐、网络服务平台监管等慈善法律边界问题,推动互联网公益慈善规范化法治化。尽快实现“全市一张网”,立体有效展现慈善项目简介、受益对象、帮扶方案、项目执行计划、项目进展情况、已筹金额、捐款人数、善款使用情况等综合性信息,提高慈善工作透明度,真正实现慈善项目多渠道协同发布和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使慈善资金捐赠、管理和使用更公开、更透明、更阳光。
(三)以互联网慈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不断拓展慈善公益网络募捐、网络监管平台渠道,把项目执行、项目落地作为“幸福家园”工程重点,通过签订责任书、台账管理、调研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动全市566个村社“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示范推广项目尽快落地见效、造福于民。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优先推动栾川县、洛宁县、汝阳县、嵩县4个“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示范县创建,在联合筹募、项目管理、人才培育、慈善数字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形成能复制、可持续、管长远的工作经验,构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为全市“幸福家园”项目积累经验、建立样本。
(四)挺进网络媒体宣传主战场。正视自媒体日益普及的大趋势,力求以真实的场景、鲜活的人物、生动的画面体现慈善活动吸引力,不断彰显数字之“真”、网络之“善”、慈善之“美”,进一步打造鲜活、生动、独具特色的洛阳数字慈善宣传模式。慈善项目的推介,要以视频手段展现慈善需求的真实性与救助的紧迫性。选派市、县慈善会通讯员参加省市慈善宣传写作知识和短视频创意策划和制作培训班,提升应用新媒体宣传慈善的手段和能力。加强与主流媒体、社会媒体、新媒体的合作,形成融媒体宣传矩阵,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大型活动和慈善典型,在不同时段策划有针对性的宣传主题,不间断地推动慈善宣传形式内容创新出彩。
数字慈善是借助于互联网、数字工具等开展的慈善活动,包括慈善捐赠数字化、公益行动数字化和机构管理数字化。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洛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像从“99”到“久久”,需要我们以“长情”“长期”“长久”的态度来对待,既要只争朝夕、不舍昼夜,又要稳扎稳打、行稳致远,使数字慈善稳健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可持续。这是对时代使命的积极响应,也是我们慈善人士的前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