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5-08-19 10:00
来源:本站
按:洛阳是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载体。慈善自古传承至今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里,中国人骨子里从不缺善意。近期,我们从古文典籍里挖掘整理了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的慈善故事,不定期在总会网站“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栏目予以刊发。也请读者朋友给我们提供和撰写洛阳慈善名人故事在洛阳慈善网站刊用,共同为宣传慈善人物、讲好慈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奉献文字力量。
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东汉的光武帝刘秀显得格外不同。他不以杀伐立威,而以一颗“仁者”之心,用罕见的宽容慈善,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
洛阳城下,大军压境。守将朱鲔曾是杀害刘秀亲兄的仇人,惶恐不敢投降。手下将领纷纷请战报仇,刘秀却派人传话:“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并指着黄河起誓:“河水在此,吾不食言!”这份以信义化解血仇的气度,让朱鲔感动归降,避免了一场惨烈的攻城战。当曾经迫害过他的更始帝刘玄身亡,刘秀下令保护其亲属:“敢杀害者,罪同大逆!”就连投降的赤眉军首领刘盆子,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更令人动容的是,数十万放下武器的赤眉军士兵饥饿疲惫,刘秀立刻命令:“宜阳县厨赐给所有的人食物!”面对漫山遍野等待食物的败兵,刘秀看到的是需要救助的生灵,而非必须清除的敌人。
刘秀的军队也带着“慈善”的烙印。他厌恶滥杀无辜,当听说大将吴汉纵兵掳掠成都时,他痛心疾首地斥责:“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他反复告诫将领们:“征伐不是为了抢地盘、屠城池,重在平定动乱、安抚百姓!”(原文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大将冯异出征关中前,刘秀千叮万嘱:对投降的人,只遣送首领进京,让小老百姓回家种地,拆毁营寨让他们无法再聚集作乱。司马光后来赞叹:刘秀取关中,靠的是“布陈威德安民”(展示威信德行,安抚百姓)的仁政王道!
战乱平定后,刘秀深知百姓疲惫,渴望休养。他宣布除非紧急,不再谈论军事。太子请教战术,他引用孔子典故婉拒,决心彻底转向文治。这才是对历经苦难的百姓最大的慈善。他推行轻徭薄赋(三十税一),大刀阔斧裁撤了全国四百多个县,精简了近九成的官吏,废除了王莽时期的酷法令,选用伏湛、郭伋等一批能“安抚百姓”的好官。他甚至巧妙地化解功臣间的矛盾,引导邓禹、贾复这些开国元勋“放下刀剑,学习儒学”,避免了“鸟尽弓藏”的悲剧。
这颗仁心贯穿始终。当爱将祭遵去世,刘秀身着素服亲临哭丧,悲痛不已,甚至亲临其坟墓。在朝堂上他感叹:“哪里还能找到像祭遵这样忧国奉公的人啊!”他以人为镜,希望官员们都能有这样的情怀。他约束权力,减少官员频繁调动,简化公文,力求不扰民。晚年在家乡宴会上,他道出了毕生治国精髓:“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这份如水般的“柔道”,是包容,是滋养,是大乱之后对苍生最深沉、最有效的慈善。
刘秀的传奇证明,真正的强大不必依赖于铁血威慑,以仁为盾,以德为矛,以慈善安民,同样可以平定天下,开创盛世。他把帝王的仁慈,化作了照亮乱世、泽被苍生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