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5-05-22 16:53
来源:本站
按:5月20日下午,在第四届理事会全体会长会议上,市慈善联合总会常务会副会长乔文祥同志就企业副会长如何更好履职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树立慈善意识;二、建立慈善基金;三、整合慈善资源;四、开展慈善活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会后,市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贾海修同志整理出《企业副会长如何更好履职的建议》一文,现予以转发,敬请各位会长工作时参考。
企业副会长如何更好履职的建议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负责人担任市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企业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眼下,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副会长”职责存在认知偏差,将其简单等同于“捐款负责人”。实际上,这一角色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履职方式,推动企业慈善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升级。
一、树立慈善意识:从“被动响应”到“战略融入”
慈善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道德实践活动。企业家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慈善理念,企业副会长的首要任务是将慈善意识升华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要素。一是从企业顶层设计融入。可将慈善理念写入企业章程,明确公益支出占利润比例,建立与ESG(环境、社会、治理)目标挂钩的考核机制,可将“年度公益投入增长率”纳入高管绩效考核,以期带动公益支出提升。二是对企业文化价值重塑。可通过设立“公益文化月”、开展“慈善标兵”评选等活动,将慈善精神注入企业文化基因。可开发“公益积分”系统,员工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培训资源,从而实现公益参与率跃升。三是为品牌价值赋能。将公益实践与企业品牌建设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企业可通过资助残疾人就业培训,打造“有温度的品牌”,以期带动产品销量增长。
二、建立慈善基金:构建“可持续”公益生态圈
企业建立慈善基金是“双赢”善举,既是企业参与慈善公益的有效形式,又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知名度、诚信度和美誉度,展示公益形象起很大作用。企业冠名基金是副会长履职的核心抓手,需突破“一次性捐赠”思维,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基金模式创新。可采用“留本捐息+配捐激励”模式,企业注资设立本金,每年将收益用于公益,同时鼓励员工小额捐赠、社会力量配捐。企业设立基金后,可通过“1:1配捐”机制,撬动社会资金注入。二是税收杠杆运用。善用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优化企业税务结构。企业可通过分阶段捐赠,合理设计抵免企业所得税,并将节税资金反哺基金,形成“捐赠—抵税—再捐赠”的良性循环。三是精准救助设计。聚焦企业员工及特定群体需求,设立专项救助计划。企业可设立“员工关爱基金”,为患病员工提供医疗补助,同步开展安全和健康培训,实现“救助+预防”双效合一。
三、整合慈善资源:打造“协同化”公益共同体
副会长应发挥桥梁作用,打破资源壁垒,构建多方协作网络。一是内部资源统筹。整合企业党委、工会、团委、妇联等力量,建立“公益资源池”。企业可将工会困难帮扶资金、党员活动经费、企业社会责任预算“三资合一”,可提高年度救助效率。二是外部生态联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公益联盟”,放大规模效应。如电商平台联合供应商成立“乡村振兴联盟”,通过集中采购助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三是政社协同破壁。打通慈善总会数据平台与政府救助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精准对接。企业可将员工大病救助申请同步推送至医保部门,使受助者同时享受政策补贴与慈善援助。四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四、开展慈善活动:创新“参与式”公益新模式
慈善活动需突破传统募捐形式,构建多元参与场景。一是善用数字化赋能。借助“互联网+公益”提升透明度和参与感。可借助洛阳慈善总会公募资质和官网,进行网络募捐和社会筹款,捐赠者也可实时查看善款流向,带动网络募捐额增长。二是动员员工深度参与。设计“公益+技能”“公益+兴趣”等特色项目。如银行推出“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员工利用专业特长开展反诈宣传,既服务社会又提升职业荣誉感。三是常态化机制建设。将“99公益日”“慈善一日捐”等活动与企业文化结合,形成固定公益节点。如零售企业可每年坚持举办“爱心义卖周”筹集善款,有可能成为当地知名公益IP。四是加强媒体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达公益慈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宣传机构应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心和支持。五是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慈善项目的投资和运营,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公益慈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共担。
从“副会长”到“价值共创者”,企业负责人在慈善总会的履职,本质上是将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的过程。通过树立战略意识、建立长效机制、整合跨界资源、创新参与模式,企业副会长能够超越“捐款者”角色,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推动者、社会价值创造的引领者。这种转变不仅为企业赢得社会声誉,更在共同富裕的宏大叙事中,书写出新时代政企协同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