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5-08-18 09:27
来源:本站
按:洛阳是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载体。慈善自古传承至今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里,中国人骨子里从不缺善意。近期,我们从古文典籍里挖掘整理了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的慈善故事,不定期在总会网站“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栏目予以刊发。也请读者朋友给我们提供和撰写洛阳慈善名人故事在洛阳慈善网站刊用,共同为宣传慈善人物、讲好慈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奉献文字力量。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河南牧场,有一位名叫卜式的牧羊人,用他朴实无华却震撼人心的善举,在青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父母早逝后,他独自抚养弟弟成人,分家时只取百余头羊,将田宅财产全部留给弟弟。后来弟弟败光家产,他又多次分羊接济,这份重情轻利的品格,成为他日后为国散财的精神底色。
当汉武帝连年对匈奴用兵导致国库空虚时,这位牧羊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上书朝廷,愿捐半数家产资助边疆战事。面对使者的询问,他的回答简单而有力:"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几年后,当朝廷因安置归降的匈奴浑邪王部众而财政吃紧时,卜式又默默捐出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救济灾民。汉武帝认出他的名字后感慨万千,这不正是当初那个要捐半份家产的人吗?
然而,这样纯粹的爱国之举起初却遭到丞相公孙弘的质疑,认为“非人情”而不可为天下法。直到卜式二次捐资,汉武帝才真正认识到这位牧羊人的赤诚之心,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并将他的事迹布告天下,树为道德楷模。更令人称奇的是,皇帝赏赐他戍边费用十二万钱,他转手又全部捐给了官府。
这位牧羊人不仅慷慨解囊,更在治理之道上独树一帜。被任命管理皇家林苑羊群时,他仅用一年就让羊群肥壮繁盛。面对汉武帝的赞叹,他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治世箴言:“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这套源于牧场的朴素哲学,让布衣草鞋的他从县令一路升任齐王太傅,成为西汉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司马迁在《史记》中特意记载,当富豪们争相隐匿财产时,唯有这个牧羊人倾其所有报效国家。他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开创了中国平民慈善的先河。那根赶羊的鞭子,不仅指引着羊群的方向,更划出了一条从个人善举到国家大义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