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2025-08-14 09:56
来源:本站
按:洛阳是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的千年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核心载体。慈善自古传承至今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里,中国人骨子里从不缺善意。近期,我们从古文典籍里挖掘整理了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的慈善故事,不定期在总会网站“洛阳历史上的慈善名人”栏目予以刊发。也请读者朋友给我们提供和撰写洛阳慈善名人故事在洛阳慈善网站刊用,共同为宣传慈善人物、讲好慈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奉献文字力量。
商朝开国之君成汤,不仅以武力推翻暴虐的夏桀,更以仁德之心闻名于世。在准备灭夏期间,他的一次田间偶遇,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动物保护佳话。
那是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商汤巡视领地时,看见一位农夫正在树林中张网捕鸟。四面的罗网密不透风,农夫跪地祷告:“愿四方鸟兽尽入吾网!”这贪婪的祝词令商汤眉头紧锁。他想起夏桀的暴政——苛捐杂税就像这四面张开的罗网,将百姓逼入绝境。当时正值春耕时节,田间劳作的百姓们面黄肌瘦,与林中惊慌逃窜的飞鸟形成鲜明对比。商汤意识到,君主的德行应当如春风化雨,而非酷吏罗织。
“撤去三面网!”商汤突然下令。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他亲自重新布置,只保留一面网,并郑重祝告:“愿左者左,愿右者右,不从命者入吾网。”这充满仁心的举动,让随行官员恍然大悟:君主对待鸟兽尚存怜悯,何况对待子民?在场的史官立即将此事载入简册,成为后世《尚书》中"德及禽兽"的典故来源。
这个"网开三面"的故事很快传遍诸侯国。人们发现,商汤的仁政理念渗透在方方面面:他废除夏桀的“炮烙之刑”,减轻赋税,任用贤臣伊尹推行“以德治国”。就连边远的氐、羌部落,也因仰慕其德行而主动归附。据甲骨文记载,商汤时期还设立了“司兽”官职,专门管理狩猎活动,规定“不杀孕兽,不覆巢卵”,这种制度比西方动物保护思想早了近两千年。
当代环保学者重新解读这个典故时指出:商汤在三千多年前就实践了“可持续渔猎”的生态智慧。他制定的“畋猎三驱”制度——围猎时必留生路,成为后世“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礼制的雏形。这种“取之有度”的生态伦理,正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考古发现显示,商朝都城附近的动物骨骼遗存中,幼体比例明显低于夏朝遗址,印证了文献记载的狩猎规范确实得到了有效执行。